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第57章 神探(1 / 1)

院子里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大门口。

跟着卢二婶子进门的是一位身穿藏蓝色警服的年轻女同志。

不得不说这位女同志的长相很有特色。

口鼻小巧,唇边带着一对酒窝,梳着一头齐肩短发。

眉线细长入鬓,下面是一双含笑的丹凤眼。

天生皮肤略黑,但露出的手掌、脖颈、脸庞等部位的皮肤无一不光润如凝脂。

妥妥的一位微黑美人。

见到来人是一位陌生的同事,解卫军和杨兴民都站了起来。

杨兴民还急忙去扣好自己半敞开的衬衫。

“解卫军同志,你好!我是从分局下来的宋家珍。”

解卫军愣了一下这才伸出手和对方轻轻握了一下。

“我就是解卫军,这位是我的同事杨兴民。”

三人见面后便被这位女公安引到一边小声谈论起来,院里的邻居见状都很识趣的纷纷离去。

只有宝根好奇的躲在柱子后头偷听。

“我和我师傅都是分局014专案组的,”宋家珍拿出了自己的证件和介绍信,“这次过来小苏州胡同,是为了了解两个人的情况。”

“一个是在故宫博物馆保卫部门上班的何其力同志,而另一个则是负责博物馆绘图工作的刘芳同志。”

宋家珍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这条胡同里一共住有四位公安同事,所以我们先来找你们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

“我和我师傅分兵两路,他去了胡同另一头的另外两位同事那里,而由我来联系二位。”

解卫军和杨兴民互相对视了一眼。

工作证和介绍信都没问题,但让他们俩有些吃惊的是,老何和刘姨这是犯了什么事?

不光是他们在这么想,躲在柱子后头的宝根也吃了一惊。

那个何其力也就算了,可那个刘芳不就是伊白梅的妈妈么?

宝根屏气凝神,竖起耳朵偷听。

......

去年是建国十周年,在八月的时候故宫博物馆紧急调集了一批文物对外展出。

因为时间太赶,有些展品甚至还来不及装上玻璃,殿内的防盗措施也没安装到位。

这导致在几天之内连续发生了两起文物失窃案件。

首先失窃的是西周时期官方使用副标准量具——史孔合,这是一个高七厘米宽十一厘米的青铜器。

又过了几天,乾龙金册等文物再次被盗。

好在三个月后,偷盗乾龙金册的两人在火车上落网,但史孔合的下落却依旧是个谜。

公安方面把这个案件嫌疑人的范围缩小到了博物馆内部人员。

可供怀疑的对象不少,可惜也只能是怀疑,多次明察暗访都没有获得任何有效的证据。

宋家珍的师傅是专案组里的骨干,他负责排查的对象已经轮到了住在小苏州胡同的两个博物馆工作人员。

老何和刘姨在胡同里的人缘很好,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解卫军和杨兴民都是实话实说。

记录完自己需要的资料,宋家珍皱着眉微微发愁。

只看这些资料她就知道这次怕又会无功而返。

刘芳和何其力两人都没有太大的经济困难,最近也没表现出大手大脚的样子,而且听上去表现都很正常。

......

第二天上课,宝根果然发现伊白梅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看来那个宋家珍和她师傅已经去过伊家了。

宝根自然相信这件事不是伊白梅母亲做的,因为这个案子他在后世扫过一眼。

混江湖的时候他喜欢听人讲古,尤其是江湖上那些偏八门前辈们的事迹。

说到“偏八门”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姓的王的来,他在1960年3月干了一件大事,虽然最后还是吃了花生米,但这件事却在江湖上流传甚广。

宝根是在网上查这个故事的时候,也同时看到了关于故宫博物馆这个案子介绍,主要是两者发生的时间很近,被某个文章作者拿来佐证当时的社会环境。

如今宝根的记忆力极强,所以他依稀记得故事里的嫌疑人姓赵不姓刘,还是个中年男人。

甚至这人还有过偷盗前科,文章里说警方已经将其列入了重点怀疑对象,可惜一直找不到证据。

昨儿宋家珍和她师傅过来走访刘芳这类故宫的外围人员,显然是专案组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如果再破不了案,专案组怕是已经走到了头,就和历史上一样面临暂时搁置的命运。

那个姓赵的落网还得等到他自己再次作死。

在宝根身边,对这个事耿耿于怀的除了伊白梅之外,还有家里的老大解卫军。

自打他知道这个案子后,就天天在琢磨这个案子——比起解决邻里之间的纠纷,他更爱干这个。

而杨兴民则与他刚好相反,杨兴民对这种案子毫无兴趣,只对街坊邻居们之间的恩怨情仇上心,八卦之心熊熊。

“你就别瞎想了,反正也轮不到咱们这些小虾米去破这个案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