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退去的两周终于是将淤泥和街道清理干净,部队撤退的时候,铁柱等人也分成了两队,有十多个人留在贵州,灾后很多机器都需要检测维修,所以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协助当地快速恢复日常生活运转,他们暂时留在那里支持灾后重建,顶过最难的这段时间,他们再回来归队。
铁柱他们不能长时间留方稷一个人在三亚,没人看着他,他工作起来是真的不要命啊。
铁柱也好久没见方稷了,心中很是想念方稷,看着实验室的门,就赶快推门进来了,推门的声音惊动了方稷看过去。
\"方老师!贵州那边水退下去了,我、兴华和小东北先回来,其他人暂时留在那支持灾后重建!\"他声音压抑不住的高兴,脸倒是晒得比之前更黑了一点,却掩不住那股子得意劲儿,\"您猜怎么着?我这次可是救了6个人!您都不知道那天有多惊险!\"
方稷还没回过神来,小东北和孙兴华也挤了进来。三个人往那儿一站,都瘦了,也都黑了。
\"方老师您看!\"小东北突然从兜里掏出个塑料袋,献宝似的捧到方稷面前。袋子里装着山东特产含饴糖,他高兴的塞到方稷手里说,\"是山东去救灾的大叔给的,说这是当年公主出嫁的时候,皇上赐下的祝福,六代含饴,好意头,我们特意带回来的,给您吃!\"
方稷接过塑料袋,闻到一股饴糖特有的醇香,他知道高粱饴,但是这还是他第一次吃,还是在这么有意义的情况下拿到的含饴糖,吃起来确实特别的幸福香甜。三个年轻人围着他,七嘴八舌地讲着救灾见闻。
\"都去洗个热水澡吧。\"方稷把含饴糖也给了他们几个人一人一块,\"换身干净衣服,下午...\"他话还没说完,电话突然响了。
\"方教授!\"林博士激动的声音传来,\"保水剂量产方案批下来了!开会的时候听您说和您一起工作的人都去贵州救灾了,要不要我去您那边帮您?\"
\"不用林博士,我的得力干将赶巧了今天回来了!\"
挂了林博士的电话,方稷推开桌上的图纸,\"这是保水剂的生产工艺流程,你们三个负责河南片区,要确保每家每户农户最后都要用上保水剂,我来协助你们。\"
铁柱抓起图纸,认真的看着关键参数上:\"放心吧,方老师您就等着验收就行!\"他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别的地方我不熟,河南我可是和您徒步走到过驻马店的,您忘了。\"
\"没那么简单。\"方稷提醒他们,\"原料配比要精确到克,反应温度要精确...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量又大,一点都马虎不得。\"
\"方老师,您就放心吧!\"小东北拍拍胸脯,\"俺们改装农机时,一丁点误差都摸得出来!这个我们肯定更用心。\"
第二天拂晓,几个人整装待发。方稷坐在车后座上,心里沉甸甸的,这些年轻人刚抗完洪,又要奔赴新的战场,他们直接抵达河南和其他大部队一起调制保水剂,然后下乡直接分发,还好当年培训了无数的农技员,在各个村子都有驻扎,不然分发下去,动员老乡们使用和教会使用方法就来不及。
此刻方稷更加明白,百年树人的重要性,这突如其来的灾年,让所有人都人心惶惶。
车队驶入淅川农技站时,方稷几乎认不出这个地方。记忆中的小院如今扩建了三倍,崭新的太阳能板在烈日下泛着蓝光,院墙外整齐停放着几台改装过的\"惠民一号\"。
\"方老师!\"林向荣从仓库里冲出来,晒得黝黑的脸上满是惊喜。他身上的工装看着就干练,右手还握着扳手,\"您怎么来了?\"
方稷打量着这个曾经腼腆的林向荣,此刻能这么开朗也是方稷没想到的:\"今年大旱,部里的保水剂文件不知道你收到没有,我来带队负责河南,驻点还是选在咱们南阳,你去通知一下现在能联系过来的农技员,咱们得加班加点的生产保水剂,确保所有农户都能尽量用上保水剂,减少天灾的灾害。\"
方稷话音未落,林向荣已经和助手说,快去叫所有人来集合,自己也冲着宿舍区喊了一句:
\"全体集合!\"林向荣的嗓门震得屋檐下的燕子扑棱棱飞起,\"方教授带任务来了!\"
二十分钟后,十多个晒得黝黑的农技员齐刷刷站在仓库前。方稷注意到他们脚上的胶鞋都沾着不同颜色的泥土,这是刚跑完各村的证明。
\"同志们。\"方稷展开卫星地图,\"这次保水剂推广要分三步走。\"他的木棍点在图纸上,划出三个同心圆,\"最内圈是特重旱区,咱们加急生产出来的都优先必须全部送到这里;中间圈...\"
\"方教授!\"一个扎着头巾的女农技员突然举手,\"俺们早分好类了!\"她哗啦抖开本子,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各村旱情:\"红旗的是快绝收的,黄旗的是还能撑十天的...\"
方稷眼前一亮:\"好!那咱们调整计划。\"他转向仓库,\"现在分组——\"
铁柱带着五个壮小伙扑向原料区,他们肌肉虬结的手臂抬起百斤重的原料袋,像搬棉花一样轻松;小东北领着女农技员们调试反应釜,纤细的手指在仪表盘上飞舞;孙兴华和几个戴眼镜的技术员趴在桌上,用计算器疯狂核算配比。
方稷一边忙碌一边询问林向荣,你们这边庄稼看着还好,是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林向荣不好意思地解释:\"其实...就是用了点土办法。由废旧渔网和秸秆编织而成;滴灌系统的水管上缠着湿麻布;把一些产量高的良田都优先关照了,也给其他能通知到的村都通知了,也给部里报告了,但是很多村里的秸秆都做猪饲料了,咱们这边穷,没有那么多户养猪的,才能实行。\"
夜幕降临时,农技站的院子里支起了大锅。林向荣的妻子,一位扎着马尾的干练女子,正给每人盛绿豆汤。方稷这才知道,这对年轻夫妻已经三个月没回家了。
\"方老师,您看这个。\"林向荣从抽屉里取出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村的抗旱数据,\"其实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人心,我们肯定优先良田保种,但是会被乡亲们误会,就是矛盾越来越大。\"
一滴泪水突然落在纸页上。林向荣慌忙去擦,却听到方稷说:\"你做得对。抗旱不仅是技术战,更是人心战。\"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田野时,方稷看到了永生难忘的景象,十几个村的农民自发组成护水队,在田埂间巡逻;孩子们用瓶盖给每株秧苗滴水;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编织新的遮阳网...
\"老师....我这么多年在乡下扎根才发现,\"林向荣望着这片热土上忙碌的身影,轻声道:\"庙堂之上的理论无法百分百复刻到田里,但是总有人,一而再,再而三从不放弃的将乡亲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
方稷点点头,从包里取出那袋山东含饴糖,郑重地放在学生手心:\"也是有你们这样的坚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