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实在亲戚?”
“也只有你们胡家敢称太子为姑爷!”
“哈哈,把皇室当自家亲戚,真是你们的本事!”
这些话,胡义自然听不到。
不过他也不在意。
他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亲眼看着自家堂兄吃完药膳。
东宫的侧殿中,太子妃胡馨月正靠在椅上翻阅东宫珍藏的书籍。
这时,一名宫女轻轻走近禀报。
“娘娘,胡管家求见!”
胡馨月闻言微笑,摆手示意道:“呵呵,想必又是送来药膳吧!”
“快请进来,顺便去请太子殿下。
”
“伯父准备的药膳趁热吃效果更好。
”
“是!”
宫女领命后,快步朝前殿走去。
待胡义在内侍和宫女的帮助下端出五六碗热腾腾的药膳时,朱标已大步而来。
刚踏入侧殿,朱标就闻到熟悉的香味从案几上传来。
“哟,胡管家,辛苦了啊!”
“以后这种事让府里的下人跑一趟就行了。
”
胡义恭敬地向朱标行礼道:“殿下,这是老爷的吩咐。
”
“为殿下和堂兄准备药膳,从选材、制作到送到面前,全由厨子和老奴负责。
”
“老奴不敢违抗老爷的安排。
”
朱标听完点头。
其实他也明白,自己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全因太子妃的关系。
不然以往为何从未见过胡府送药膳呢?
朱标之所以如此积极,确实因为这药膳效果显着。
它与那些让人喝得愁眉苦脸的药汤完全不同,既能滋补身体,又能满足味蕾,难怪朱标对此爱不释口。
胡馨月并未急着享用,而是亲自照料朱标进餐。
看着在一旁帮忙的老管家胡义和满桌的药膳,她心中暗自得意:这些都是伯父为她精心准备的,就连太子也只能位列其中。
这般待遇,其他妃嫔怎能相比?娘家的管家能随意进出东宫,绝非凭借她的权势,而是因为伯父实力超群。
待朱标开始进食时,胡馨月也端起自己的银耳莲子羹品尝,果然还是熟悉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朱标吃得津津有味,那小碗汤不仅味道绝佳,摆盘也很精致。
他好奇胡大老爷是如何掌握这么多食疗秘方的,但也不多问,毕竟自己的身体状况只有自己最清楚。
自从食用胡府提供的药膳,并且政务逐渐减少后,他的身体明显好转,再无疲惫之态,精力充沛。
殊不知,这一切都源于胡大老爷的用心良苦——既有出于亲情的关怀,也有他本人多年积累的养生经验。
---
这些药膳并非首次送至东宫。
最初送来时,御医们本想小声抱怨几句,毕竟这些东西明显是为太子和太子妃调养身体准备的,像是在抢他们的饭碗。
然而,他们的嘀咕声太轻,无论是朱标夫妇还是胡大老爷,都没放在心上。
当时,胡大老爷亲自去了一趟东宫,直接询问小月儿最爱吃的东西。
毫无避讳的小月儿立刻说了许多。
胡大老爷既然已在东宫,当然也要问问朱标的意见。
朱标生性贪吃,胡大老爷又是自己人,自然不会客气。
于是,胡大老爷依据二人喜好及身体状况,设计了几个药膳配方。
他只需提建议,再确认成品无误即可送入宫中。
这些药膳配方其实是他前世见过的。
起初,胡大老爷并未想过要研究药膳。
在他看来,明朝的中医应该比后世那些随便自称“老中医”的人更靠谱。
但深入了解后,他发现了一个“反常识”的事实:中医确实厉害,但真正厉害的只是极少数人,而且这些人并非全能,各有专长。
胡大老爷认为,相比那些明朝中医,他因后世知识**而获得的信息优势,让他在食补和药膳方面略胜一筹。
甚至,这种差距可能相当大。
因此,胡大老爷亲自规划了几款几乎没有副作用的药膳方子。
从现有情况来看,效果很好。
胡大老爷凡事亲力亲为,从食材挑选到最终入口,每一步都严格把控。
他受后世宫斗剧的影响,生怕那些滋补药材被人动了手脚,反而成了害人的东西。
因此,他宁可自己辛苦,也不愿假手他人,即便对方是宫中之人。
朱标得知胡大老爷的想法后,虽未多言,却也默认了他的做法。
朱标并非怀疑宫中人不可靠,而是认为胡大老爷值得信赖。
如此一来,胡府直接送来的膳食不仅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保证了品质。
胡府的厨艺久负盛名,胡大老爷的药膳计划进展顺利,他开始考虑扩大规模。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已与朱元璋、朱标一脉紧密相连,无法脱身。
既然如此,不如为这条“大船”添砖加瓦,让它更稳固。
看到朱标和胡馨月体质增强,胡大老爷悄然计划为其他家人也提供类似的滋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