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三千世界任我行

第657章 侯府继室子27(1 / 1)

长歌笑了,“你说的对,我是勋贵,和那些文臣是有区别的,明月,等我任期一满,就回来,最多三年,平日,我会给你写信,你也要记得给我回信。”

既然不愿意说,那就写吧,先当个笔友也不错,现代好多社恐的人,不是都交网友的吗?

明月郡主点点头,纠结了纠结,抬头看着长歌,问道:“你会上战场吗?”

她的语气明显有些颤抖,显然这个话题,对她不太友好。

“明月,我虽出身勋贵,但说到底还是文官,上什么战场啊,我也就是去教百姓种种地,屯些粮食,让将士们吃饱穿暖而已,上战场有将士们呢,放心吧。”

明月郡主明显放松很多,点点头,眼里流出喜悦的神情。

长歌没想过偷窥她的内心,但这一刻还真是有些好奇,她这毛病该不会跟战场有关吧,这明显是因为惊吓导致的自闭,难不成,跟那个早逝的丈母娘有关系?

余光打量着跟着的丫鬟,听见他的话,也明显松了口气的模样,看来八成是这样的。

两人说了会话,其实就是长歌在说,她在听,偶尔问一句,或者答一句,没一会儿,贵太妃宫里的小太监便找来了,就算是未婚夫妻,在这个时代,也不能待太久。

长歌告别明月郡主就直接出宫了,外放的圣旨是三天后下的,至于朝臣们震不震惊,妒不妒忌的,他也管不了了,如今要紧的就是收拾东西启程,还能赶上今年的春耕。

长歌带着裴子昊一起离开京城,府里有苏氏在,竹宣也留下了,没什么可担心的,仁和帝不会让人欺负他们。

抵达宣州后,裴子昊去卫所报到,长歌则忙着春耕事宜,有一个有钱的外祖家,就是有好处,招商引资什么的,一点不费劲。

大表哥苏恒被派过来支援长歌,快都成宣州分部总裁了,银子也是大把大把的花出去,这是前期投资,以后肯定能赚回来的。

宣州三镇的城池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立了起来,该修缮的修缮,该加固的加固,种子、农具、牲畜也都是以赊欠的方式下发。

有着几世经验的长歌,治理起这些地方,还是没有难度的,除了累些,还没什么难的。

平日里还会给明月郡主和家里寄几封信,报个平安。

明月郡主虽然不爱说话,但写信还是没问题的,一手簪花小楷让人眼前一亮,偶尔还会说着京中趣事。

长歌也会给她说些北疆的风光,什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类的,兴致来了,还会给她画一幅北疆的农耕图。

耕种的辛苦,收获的喜悦,老人的笑脸,孩子们的调皮,渐渐的倒让她多了一些表情,会愁眉苦脸,会开心一笑,也会看着画沉思。

她的奶嬷嬷看到越来越鲜活的明月,无数次感谢陛下,给主子赐了一门好婚,郡马太贴心了,这样的男子,也就是主子有陛下的宠,不然还真轮不到她。

“嬷嬷,主子又在看着画发呆了,这是想郡马爷了吧?”小丫鬟在嬷嬷的耳边轻声说道。

嬷嬷一脸过来人的神情看了她一眼,同样小声的说道:“那还用问?你让人去问问,郡马的信到了没,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

小丫鬟点点头,跑出去找小太监打听消息了。

长歌和明月的通信,都是先过仁和帝那一关,这个老不休看人家小两口的情书,还看的津津有味的,有时还会感叹一句:年轻真好!

一转眼,长歌在宣州已经待了两年,上过无数次战场,杀过不知道多少戎兵,但每一次明月和苏氏在信里问他,都说自己在后方调配粮草,一个字都没敢透漏过。

这两年北方旱灾,最长的时候,半年滴雨未下,如果不是长歌做巡抚,边关的百姓都不知道会饿死多少?

北戎的旱情同样严重,草原一片枯黄,为了生存,就只能南下抢掠,宣州自然是拼死抵抗,整个宣州全民皆兵,别说文官,就是百姓都拿起锄头上战场了。

长歌自然也避免不了,同时也让整个宣州人,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巡抚大人,那个平时跟他们坐在田间地头,谈笑风生、文质彬彬的大人,在战场上杀起敌人来,犹如割玉米一般,仿佛杀神降临,甚至追着北戎打。

这样的长歌,让武将尊敬,让文官害怕,也是这时他们才想起来,这位三元及第的巡抚大人,可是正儿八经的勋贵出身,骨子里就刻着武将的魂,平日的温和,不过是他的表象罢了。

裴子昊这两年表现的也相当不错,凭着战功,如今已经是从三品的游击将军。

宣州官兵不缺粮草,没有后顾之忧,更不畏生死,百姓同心,守护家园,最终将北戎的来犯之敌,给打了回去。

可长歌知道,真正的大战还没来,原主战死的那场战役,就在两年后,他想亲手为原主报仇。

宣州大捷的捷报传入京城,仁和帝大喜,此次北戎来犯,宣州没有跟朝廷伸过手,所有的粮草都是自备,更没有求过援,依靠坚固的城池,血战的决心,将敌人挡在国门之外。

封赏的圣旨很快来临,同时来的还有长歌回京述职的口谕。

他已经18岁了,仁和帝让他回京完婚。

告别宣州夹路相送的百姓,和依依不舍的将士,长歌只带着亲随回京了,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自己还会再回来的。

冬月的京城没有宣州冷,百姓们都忙着添置过冬的衣物和食物,处处都是繁华盛世的模样。

长歌回京后,第一时间就去宫里述职。

仁和帝看着又长高半头的他,说不出的高兴。

“裴爱卿,朕很欣慰,文可安民,武可御敌,朕没有选错人。”

“臣惶恐,宣州大捷全靠陛下鸿福,将士用命,百姓同心,臣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长歌谦虚的说道。

“你啊,变滑头了,功就是功,朕都记着呢。”

君臣二人谈了很久,长歌也将宣州的政务一一做了汇报,听得仁和帝连连点头,留了晚膳才放他离开。

回到府里,迎接他的就是苏氏的眼泪,抱着长歌好一通哭。

“你这孩子,你是不是上战场了?是不是?就知道哄我。”苏氏一边哭一边捶着他的肩膀。

“我没有,我一个文官上什么战场?”长歌主打一个死不承认。

“你大舅来信都说了,你还带着人去追敌兵,追的人家闻风丧胆的,难不成你大舅会骗我?”苏氏瞪着儿子哭诉。

得,忘了大表哥还在宣州呢,这个叛徒,瞎吹什么牛逼,又不是你上战场,你得意个什么劲儿?

好不容易哄好老娘,第二天就收到明月郡主的帖子,约在天然居一叙,但愿老婆那边能糊弄住,千万别再哭了,真是水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