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诡案手札

第185章 提前散布(1 / 1)

蔡雍的到来,孟俞和周正并不惊讶。

江南应奉局本就是蔡雍推出来讨好皇帝的。

里面的官员也多半是蔡雍提携的。

可奇怪的是,儿子杀人,他身陷卖子丑闻,应奉局又出了事,可蔡雍的脸上并无困顿之色。

林知夏没有错过对方那轻扬的眉尾,不由得担心起江成来。

担心他是不是人没带够,偏偏她现在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孟俞让林知夏池翰他们先退出去,三个老家伙要单独聊。

出了大理寺,林知夏匆匆和池翰告别,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江府。

这一路,街上的禁军明显多了起来。

林知夏这才知道安王逃跑的事。

她似乎明白蔡雍的谋划了,只是江成依旧未归。

林知夏待不住,同阿昼去了皇城司,调查锁链的消息。

根据皇城司留存的档案,林知夏找到了打造锁链的匠人和其直属管事。

江成将他的令牌留给了阿昼,面对皇城司的人,军器监不敢有丝毫隐瞒。

那批锁链是五年前专门做给皇城司的,当时多出了一套,本来是要留做样件的,上面有人让他交给了蔡府管事。

这个蔡府管事就是裴衡。

幸运的是,在交出去前,这套锁链已经入库,名册上有过记录。

当时这批锁链是按照二十八宿设计的,交给蔡雍的刚好是末位轸。

在阿昼半胁迫半利诱下,对方重新打了一把钥匙,还告诉了二人开锁方法。

从皇城司出来,林知夏难掩激动之色,她将钥匙小心的放好,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见天色不早了,正想着是去江府还是回开封府时,一辆马车停在了他们面前。

阿昼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家的马车。

他上前掀开帘子,看到了江成那张略显阴沉的脸。

“公子,你受伤了!”阿昼大惊。

林知夏闻言,三步化作两步,爬上马车来到江成面前,将他仔细打量了一番。

“一点皮肉伤而已,不碍事,先回家。”

江成身上的伤,是与天鹏门那八名杀手过招时留下的。

他的武功虽胜他们一筹,但是杀手临死前的反扑,也足够让江成见血。

三人赶紧回了江府。

书房里,阿昼帮江成上药,林知夏坐在一旁。

她手里拿着安王写下的血书。

这是江成誊抄下来的。

“先太子遗孤!那孩子才四岁吧,他们真会睁眼说瞎话。”

江成眸色深沉:“叛军作乱,总要找个由头。”

此时林知夏才恍然大悟。

“难怪,刚刚蔡雍看起来心情很不错,想来,他以为安王和裴衡已经前往咸州,只待时机成熟,他便可举家离开汴京。

届时,应奉局是生是死,跟他都没有关系了。”

林知夏把阿山说的那些,也告诉了江成。

蔡雍很聪明,他以蔡汴出事的原由,只送了几个孙辈出城。

又借中秋出城探亲,让另外几个孩子留在岳家没有回来,皇城司的暗探根本没有察觉异常。

就像这封血书,也没有提到过蔡雍。

同雷铭假招安事件一样,他依旧完美隐身。

林知夏捏着血书:“你打算怎么跟陛下说?”

江成摆了摆手,看了阿昼一眼。

阿昼立即很有眼色地退出去了。

他自怀中取出一封密函,正是当年蔡雍与他父亲合谋陷害先太子的证据。

“这是从裴衡身上搜出来的,我怀疑周世安的失踪,或许也跟他们有关。”

沈括的话没有错,先太子的死确实和江修远有关。

只是江成没想到,父亲竟会与蔡雍合作,还是在十几年前。

两人守着同样的秘密,那父亲透露小豆芽所住别院一事,也变得顺理成章了。

林知夏看过密函上的内容,侧头看向江成,目光中有诧异也有心疼。

江修远被杀的时机太巧了,刚好就是他们跟沈括会面的时候,想来蔡雍一定是猜到了,才会杀江修远灭口。

林知夏手捏着密函:“你打算怎么做?”

“裴衡嘴很硬,什么都不肯交待。安王说自己是被人胁迫的,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有人来接应血书,我估计,蔡雍是想等安王和裴衡平安到了咸州,再用血书在汴京制造舆论,揭露陛下的不义,为起义造势。

若是我提前将这血书散布出去......”

林知夏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那蔡雍肯定会很慌张!血书过早泄露不在他的计划之内,肯定会引起陛下的警觉。”

原来他们一直因为没有证据,不能向皇帝禀明蔡雍的野心。

这封血书,倒是给他们铺了路。

即使不能指向蔡雍,也会让皇帝对各地驻军警觉起来。

江成见林知夏瞬间就想通了其中关节,又道:“还有一个原因,我要救周家的人!”

安王府其他人都被处死了,上午太后气冲冲地跑去御书房,就是为了此事。

周家已经岌岌可危。

林知夏拿出怀里的钥匙,说了锁链一事。

“我有一个想法,我最近突然想明白,蔡雍为何不揭穿我的身份了。

在京都,盯他最紧的,就是孟俞,他或许是想利用我,打压孟俞,从而伺机逃出京都......”

两人正说着,宋大过来请林知夏回府衙。

依制,江成要为父亲守丧,不能参与政事。

林知夏匆匆赶过去,就看到孟俞的脸色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难看。

一问才知,皇帝听他和周正禀明了寿山石的情况后,竟让他们停止追查。

不管江南应奉局苛待匠工一事是否属实,皇帝都不希望此事外传。

在他看来,既是制度不合理,整改即可。

应奉局的出现,提供了很多岗位,为很多百姓解决了生计问题,至少他们能吃饱饭,这就是好事。

在皇帝看来,陈大这种情况只是个例。

他让周正将提举朱坚放了,让他自查自省,提出整改策略即可。

而经手过这块寿山石的人,因为冲撞了太后,全部打入贱籍流放北地。

至于陈大的死,处理相关保工和差役即可,不需要把事情闹大。

孟俞再不甘心,也只能让林知夏停止调查。

蔡雍得知江南应奉局朱坚已被放出大理寺,扬唇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