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变女:不老不死了,破个案咋了

第174章 果然如此(1 / 1)

秦文雪有这个判断,可不是凭空而来的。

本地的执法者,一开始就在研究那些药物混合,因此产生了剧毒。

所以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懂得高深药物搭配知识的人作案。

以这个为前提的情况下,自然不认为学校的学生和老师有这样的嫌疑,因为他们之中没有人有相关的职业和能力。

在这个前提之下,距离真相就越来越远。

可是,谁说想要用感冒发烧的药毒死一个人,就必须要一个,非常懂药物知识的人来?

故意的且不说,如果本身就不是故意的呢?

按照普通人的常识而言,不就是感冒发烧的药吗?

就算是混合多种吃,又有什么关系呢?

哪怕是有着高学历的高知识的人,其中都有这样的人存在。

他们本能的认为,我只要多混合几种吃,那我就会好得更快。

不只是感冒发烧的药,包括其他类型的药物,都会可能出现这种认知。

在他们的心目中,药品超量的概念明白。

但他们认为,超量的意思,同一种药物超量。

那医生都会搭配着来,为啥我不能自己搭配?

多搭配几种,吃下去不是好得更快吗?

秦文雪这么一想,目光就越来越亮,她觉得自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先不管死者为什么会服药,他会毫无防备的服下那些药,就代表他知道那些药是什么药。

而他会在上课的途中,第二节课下课的时候才不用那些药。

更加代表,生病的人不是他。

可能是打赌,或者受到了某种威胁,在那个时间段,被人另类的逼迫着服药。

所谓另类的逼迫,不是真正的强迫。

高中时期的学生,是非常要面子的。

说不定一个激将法,就能让他把药给吃下去。

因为他知道,那些药是什么药,觉得吃下去也没所谓。

甚至逼迫他服药的人,可能都只是为了恶搞他,并不涉及到什么恩怨。

也不清楚那些药一起服用,会不会有问题,无知自然胆子就大。

“根据法医的检测报告,除了那三种检测出来的药,其他药物已经混合起来,变成了一种未知的混合毒。

如果说,是死者宿舍里,某个学生正在服药,药物不管是谁开的,按理来说不会乱开。

混合服用,不会出问题才对。”

秦文雪微微皱了皱眉,突然间灵光一闪。

“最大的可能是,死者宿舍里面,不止一个人在那两天感冒了,甚至是发烧了。

如此一来,如果两人病会在同一家药店拿药,或者同一个医院看病,可能开的药就不同。

还有一个问题……”

秦文雪突然想到,任何一个重案要案,也就是常规意义上的死人案。

在调查期间,是不会给任何人透露死者死因的。

有人看到是有人看到的是,执法者绝对不会主动去透露,这是规矩。

也正因为如此,每次遇到引发了舆论的案子,就容易被很多人乱说,甚至给死者编上十套八套的死法。

如此一来,当执法者来到学校调查死者的时候,会不会让给死者服药的同学,甚至同学们,认为是药物中毒而死,从而连自己的药也给藏起来,不给执法者说实话。

如此一想,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假设死者的宿舍里,不止一个人感冒了,按照普通人的认知,这肯定就是流行性感冒。

于是,还没有感冒的人,说不定都会跟着吃药。

而死者是在课间吃药,会不会是因为,真正需要吃药的同学,给他带到了课堂上来?

甚至有一定的可能性,不止一个同学给了他药。

结果,这死者初生牛犊不畏虎,干脆一次性全吃了。

正因为不止一个同学给他带药,药物混合过多,这才产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混合毒素。

秦文雪思考到这里之后,总算感觉自己找到了头绪。

因为这个可能性,真的非常非常的大。

是不是这方面的问题,想要求证也很简单。

这个案子到今天,也就是区区一周的时间。

想来,作为那个班级的班主任,应该有关注到,自己班里哪些同学,在那段时间感冒了或者发烧了。

正巧这个时候,下课的铃声响起。

很快,走廊上就充满了学生。

高中的学生,女生还好一点,基本差不多都有点大人的样子了。

但是男生的差异性很大。

有些看起来开始长胡子了,有些看起来还是纯粹的小孩子,就像根本不是一代人。

但实际上,他们的年龄都差不多。

只不过有些正在发育,有些还没有开始发育。

那些女生看到秦文雪,几乎是瞬间就低头,只敢偷偷的瞄。

因为秦文雪的气质,她们就算是没有见过,也本能的认为是老师。

再加上长得漂亮,看多了总有一种自卑的情绪。

那些男生就不一样了,害羞的直接躲得远远的,根本不过来。

那种胆子比较大的,就围绕着秦文雪这边追追打打,各种偷看。

秦文雪一直等到那个班级的老师出来,见到不是班主任后问了一下,最终在教师办公楼,找到了那个班级的班主任。

一番详谈之后,秦文雪终于确定,那段时间,他们班级的确有好几个学生感冒。

原因倒不是流行性感冒,因为现在最多算是刚刚入冬,还没到流行性感冒高发期。

真要是流行性感冒的话,全班大多数人都跑不掉。

他们之所以会感冒,班主任老师认为,根本就是悄悄跑出去上网,包通宵等等搞出来的。

还是那句话,有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不是学校开会让抓,班主任老师也没那么多精神。

任何人都是有滤镜的,老师的滤镜也很重。

绝大多数老师,是做不到一视同仁的。

在他们眼中,只要教好好学生就行。

至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和差生,只要不影响其他好学生,偶尔说教一下,都算得上是好老师了。

大多数老师,根本就不会管。

他们见过太多,已经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