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皇后

第667章 番外:大皇子(1 / 1)

五岁这一年,大皇子的母妃被赐死了,那个时候他什么都不懂,整日吵着闹着要阿娘,身边的人只剩一个孙嬷嬷。

而往日炙手可热人人都羡慕不已的紫兰殿,一夜之间,死的死,伤的伤,去往别处的去往别处。

她在宫中多年,都没能诞下一男半女,位分不高不低,平日也不怎么冒头,所以父皇选了她抚养我,她也就从宋淑仪变成了瑾妃。

那个时候,也许瑾妃是真的想要把他好好抚养长大的吧,所以瑾妃起先对他不错。

刚到章德殿的那段时日,他整日哭闹,生病时,她还会彻夜守在他的床前,俨然一个好母亲的模样。

但也许是因为皇后没有诞下嫡子,而三弟又病弱的缘故吧,她竟然痴心妄想的想要谋夺太子之位,甚至她给他取名叫翌儿,他讨厌这个名字,阿娘从来都是温柔的唤他煜儿。

可惜皇后并不是个软柿子,她将整个后宫牢牢把握在手中,瑾妃没有丝毫的机会。

所以,她渐渐的开始变了,挨骂和罚跪就成了家常便饭,孙嬷嬷常在深夜抱着他无声哭泣。

所以,他被逼着变得强大起来,老师大概是看出了他的困境,所以老师教他要蛰伏,要隐忍。

他把这话记在了自己心里,慢慢的,他懂得了如何讨好瑾妃,吃的苦也少了一些,日子也好过了一些。

后来,他抓住时机,跟惠妃联手终于,他解脱了,父皇对他更加疼爱,就连皇祖母和母后也对他多有怜惜。

他也总算是护住了自己想护住的人,他想着,等以后他出宫立府后,就能奉养嬷嬷终老了。

而二弟的母亲淑妃,也被贬斥,他一时间有些同情这个和自己命运相似的兄弟。

而那个时候,他也知道了,阿娘为何会被赐死。

要说怨父皇吗,大概是有的吧,但并不多,因为每每当他看到阿遂,而阿遂会拽着他的衣摆叫,大皇兄。

他总会摸摸他毛茸茸的脑袋,但除此之外,他也不敢有什么多余的动作了。

宋氏死后,他被交给了贤妃抚养,贤妃并没嫌弃他,反而用心待他,在看到侧殿内收拾井然有序,处处妥帖时,他脸上的笑多了两分真诚。

在安澜殿的日子过得很平凡,他虽搬到了毓庆宫,但也时常回安澜殿,对于这位母妃,他很是感激,这么多年他能看的出来,母妃是真心对待他。

而他和父皇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只是唯独惠妃是个隐患。

在他的有意引导下,依风告了密,向惠妃吐露了当年的真相,原来她这么多年竟然报错了仇,还傻傻的替仇人卖命多年。

只是,当父皇传召他的那一刻,他就知道,那些往日的温情就要灰飞烟灭了。

果然,他的那些手段并没有瞒过父皇,但父皇还是没有深究,只是敲打了他几句,提醒他以后安分守己。

他很失落,但唯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父皇那个时候还不能杀高氏,所以母后开口给予了我们一些补偿。

而他的阿娘也被追封恭妃,母妃也被赐了封号,总归结果是好的,他也终于可以过上平静的日子。

那之后,高氏被贬成了宫中最低等的妃嫔,二弟的母妃成了罪妃,但他的身上似乎还隐藏了什么秘密,皇祖母将他带回福宁宫亲自照料,而父皇对于二弟也更加疼惜几分。

后来,他遇到了那个让他记挂了一辈子的人,可惜他们之间终究是有缘无分。

很长一段时间内,毓庆宫只住了他和二弟两人,所以他们也算是相互陪伴,而二弟也算是在兄弟之中和他最亲近的人。

父皇立了承泽为太子后不久,封他和二弟为王。

过了及冠之年,父皇为他选了李氏为正妃,大婚后他就出宫立府,而嬷嬷和高海,还有连翘冬葵都跟着他一起出府。

他从宫里搬出来的那日,他觉得宫外的风是如此的自由,他终于摆脱了那个囚笼。

李氏温柔娴静,容貌上佳,家世虽一般,但他也并不介意。

大婚后的第一日,他带着李氏去安澜殿给母妃请安,母妃把自己戴了多年的一对镯子赏给了李氏,她握住李氏的手说,日后跟煜儿好好过日子,若是受了委屈,进宫来告诉母妃,母妃替你做主。

李氏羞涩的笑着,他也跟着一起笑了,这样就很好了。

李氏对孙嬷嬷也很好,将她视作长辈,本来他从前是打算让冬葵和连翘帮着她管理府中事务的,但看着她在烛火下认真看账册的模样,他忽然就改变了主意。

他将府中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了李氏,而冬葵和连翘则是继续伺候在他的身边,替他料理前院的事情。

而他也没领什么差事,父皇只给了他两个闲职,还是挂名的那种,所以他常去的地方就是梁王府。

不久她就有孕了,在她生下嫡子后,赵王府才进了几个人。

而他也兑现承诺,纳了高海的侄女为侍妾,高氏被调教的很好,身姿婀娜,风情万种,初入府中便很得他的宠爱,而高氏也是个知进退的女子,从不恃宠而骄,也从不多嘴半句,只是一心伺候他。

所以他也乐意宠着高氏,没多久,高氏有了身孕,生下了他的长女,满月后,他就给高氏请封了孺人。

高海高兴的对着他连连磕了几个头,他笑着将高海扶起,说高氏当的上这个赏。

没过两年,母后又生下了一个妹妹,取名叫陶陶,他在满月这一天见到了幼妹,陶陶抓了一把小短剑,父皇把她抱在怀里,说他的小公主以后是要做个巾帼女英雄。

在后来,太子监国,他也领了个刑部的差事,也有了些事情做,承泽对他也很信任,他的职位也越来越高。

但二弟始终都是一个闲散亲王,也许是因为高氏的缘故吧。

他的长子十岁这年,他给请封了世子,李氏很高兴,那夜格外的温柔小意,他也很是受用。

父皇禅位于承泽后,他把母妃接出了宫,在王府奉养。

一年多后,他还尚且在同州,但还任职还不满三年,承泽就把他叫了回来。

原来是二皇叔的身体不大好了,进宫跟承泽请辞,顺便提了宗正寺的事情,所以承泽把他叫了回来,让他做了宗正寺少卿,以后接二皇叔的的班。

而皇叔见有人替他,高兴的不得了,当即就想把所有的事情都甩给了他,被他严词拒绝。

于是,皇叔就开始把他当驴使唤,他看着厚厚的公文是一脸的无奈,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承泽又给他安排了刑部尚书的官职,所以他更忙了。

他是真的没想到做这个宗正寺少卿这么累,比刑部尚书还要累,宗室中的事情是千奇百怪,只有他没听过的,没有这些宗室做不出来的。

干了两年,他人都憔悴了一大圈儿,实在受不了,进宫想请辞,但是承泽装没听见,总是岔开话题。

后面,也许是出于良心,承泽亲自跟皇叔说了两嘴,皇叔传授了他一招秘籍,那之后他就干的顺心多了。

至于是什么秘籍,其实就是三个字,和稀泥,刚开始和的不大好,过了几年,他和稀泥的水平就越来越好了。

父皇崩逝后,他很是消沉了一阵,一年的时间才缓过来,继续做着和稀泥的活计。

赵王府这些年也陆续有孩子降生,高氏又生了几个孩子,他也为高氏请封了侧妃。

赵王府的妻妾也偶有争端,但都尚未触及他的底线,而李氏和高氏相处大面上也算是过得去,他觉得挺好的,就没管过,李氏也把王府打理的还不错。

再后来,他送走了母妃,送走了二弟,送走了母后,送走了承泽,再然后他也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