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族崛起之峥嵘百家

第655章 成了话本小说(1 / 1)

厉夏每天一睁眼就是处理公务,他也缺少这种娱乐项目。

现在还能听到自己的八卦故事,他自己也挺好奇的。

“拿过来给我看看。”

见厉夏没有生气的迹象,姬茹嫚才把故事递给了厉夏,好在并没有骂厉夏,也不用太担心厉夏生气。

厉夏打开之后,认真的看了起来。

里面并没有避讳什么,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文字狱,也没有违禁词汇的说法,甚至都没有这种概念。

可能也是因为缘故,百家思想才能够蓬勃发展,毕竟百家思想可以随便说,不用担心说错话就死了。

所以这个话本非常的直接,直接就是注明了炎国,厉夏这位人王。

不是写历史那样枯燥乏味,也不是夸奖厉夏的政绩,或者说贬低厉夏当人王的表现。

直接以厉夏为主角,写的一个故事罢了。

可能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神秘性,所以出现了很多神秘色彩。

说是先王做梦,梦到了白泽。

白泽身上驮着一个婴儿,并且告知先王,这孩子身上有玄黄之气,将来必定大兴炎国。

所以把孩子就送给了先王。

果然没多久,王后就怀孕了。

这就是第一章的白泽送子。

而这个孩子,自然就是以后的厉夏了,也就是现在的炎王。

第二章就是天降异象。

大概意思就是厉夏在即将出生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搞得跟魔头降世一样。

但是随着厉夏的出生,原本的乌云顷刻间消失不见,反而换来了晴朗的天空。

虽然是寒冬腊月,但是太阳非常的温暖,就像是夏天一样,于是厉夏的名字就这样来了。

厉夏都不知道自己出生动静这么大。

他记得姑母跟他说过,他是夜晚出生的,好像就是夏天出生的。

而且这么大的动静,搞得他在旁边看到了一样。

第三章是三年不语,九年不足。

说是厉夏出生之后行为怪异,三年都不曾开口说话,大家还以为他是哑巴呢。

不过很快就给了解释,说是某位圣人在小时候,六年都没有学会说话,后来依旧成为了圣人。

厉夏这三年不会说话,其实就是圣人的阉割版。

不是为了避讳,而是文人发自内心对于圣人的尊重。

这样写,厉夏都有高攀圣人的嫌疑,如果写厉夏也是六年不语,这不是拉低了圣人的形象嘛。

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碰瓷圣人的。

所以给厉夏来了一个三年不语,这还没完,说厉夏九年都没有学会走路。

反正就是突出异于常人。

确实挺异于常人的,是真的笨啊!九年都没有学会走路。

他又不是天生的残疾。

也不知道这有啥好骄傲的,九年没学走路,是一件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吗?

怪不得姬茹嫚她们刚才笑得那么开心,厉夏看了都想笑。

对此,厉夏就要辟谣一下了,他其实没有用九年就学会了走路。

各种玄幻色彩拉满,关键是大家听话本就吃这一套,就喜欢听这种故事了,虽然知道夸大其词,但就是爽啊。

如果平平无奇的怀孕,平平无奇的出生,平平无奇的长大,干脆直接叫我平平无奇的一生好了。

大家喜欢听的,就是厉夏跟大家不一样的地方。

如今厉夏在炎国民间威望很高,大家也没有见过厉夏,自然也忍不住幻想,难免的给自己偶像增加滤镜。

在很多人看来,厉夏就应该跟一般人不一样才对,如果一样的话,那你的肯定是假的。

小说为什么受欢迎,就因为小说家的人,把大家的想象给变成了现实,你们只是敢想想罢了,而且是没有依据的想象。

现在大家看了这小说,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厉夏长这个样子啊,以后就往这个形象去思考好了,甚至有不少人把这当真了。

就算是厉夏亲自站出来,解释这里面写的都是假的,估计那些迷信的人也不会听的。

你虽然是炎王,但是你不一定比我们更了解炎王。

第四章就是对厉夏的形象描写了。

他就算是没见过厉夏本人,难道还不会写人吗?

主打的就是为了突出异于常人。

简直是不能说异于常人了,根本就不是人。

高八尺,宽八尺的魁梧大汉。

厉夏没上过学,这不是正方形吗?

就算是现在的厉夏,跟魁梧也不沾边啊。

当然了,小说家胡编乱造,也只是对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胡编乱造,也就是所谓的野史。

所以各国记载史书的时候,都是尽可能的公允真实,就是为了防止被胡编乱造的时候有所依据。

以前炎国的存在感不强,炎国的史书都是后来相国重新修订的,所以以前对于厉夏的记载,简直就是一片空白,所以才给了小说家发挥的空间。

你如果说是假的,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是假的。

你怎么知道人王出生的时候没有异象,你又没有在旁边看见,还是说哪个历史记载了。

我这小说可是跟老人打听过的,绝对保真。

至于哪位老人说的我就不告诉你了,我只是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又不知道人家具体居住地。

所以没有历史记载的,就是糊涂账,这就是史家存在的意义了。

而厉夏上位之后,史书记载的就多了,也更加的详尽了,小说家再继续造谣的话,就有可能被人质疑或者不高兴了。

小说家又不是写那种狐狸,白蛇小说,完全可以根据想象杜撰,写这种具体的人物事迹的时候有落人口实,还会被其他百家之人辩学反驳。

到时候很是难看,名望反而被别人收割,小说家对这些很有经验,怎么会给别人做嫁衣呢。

而且具体的事件有史书记载,也有一些人口口相传,直接造谣不太好,所以就算是继续夸大其词,也要根据那些真实事件改才行。

史书的意义再次体现出来,不过小说家的性子却没有改变,毕竟他们是懂得拿捏人心的,知道大家爱看啥。

不信你看第七章:炎王城墙手撕妖族白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