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掩初弦月

第459章 进贡,寻找天子(1 / 1)

这些年经朱虎的努力,忠义伯府终于多了四个带把的小子,和三个漂亮丫头。

这些孩子统统都由冯氏教养。

两个妾室轮流大肚子生娃,生完孩子又轮流被送回南疆伺候伯爷。

她们都没有跟亲生孩子培养亲密母子情的机会。

冯氏很尽心的教养这些孩子。

嫡子做了大皇子的陪读,住进了皇宫,反而不用她费心太多。

这些年来,这些庶子庶女都视嫡母为重,对生母都不熟悉。

也因着是当家大妇亲自教养,忠义伯府的庶子庶女都比别人家那些庶出的贵重几分。

且又有皇后时不时的派人来关注他们,更是让这些庶出的弟弟妹妹得脸。

相对杨氏想要亲自教养自己孩子的迫切,九秋却十分高兴自己生的孩子能得到嫡母教养。

也因着她的懂事,朱虎把她提到了良妾位置。

冯氏对九秋也比对杨氏放心,杨氏心思太过复杂,需得她多方提防。

为着把孩子们教好,培养他们的家族观念,冯氏还特意请教过镇北侯夫人。

得到的都是十分有益的建议。

这使得她对总想把庶子带去南疆的杨氏更是难有好感。

不把朱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妾室养不熟,庶子一旦受其影响,将来很可能会与兄弟不同心。

这是她和朱虎都绝对不能容忍的事。

而卫家的大族之风,让冯氏更坚定了要把庶子庶女管教好的决心。

乾泰十一年,依然没有天子的音讯。

但驻扎在桑国的大雍水师和挖矿冶炼队伍,并没有因为天子不在,而有所溃散。

相反,朝廷派出去更多人手,牢牢控制住地盘,把银矿山脉抓牢在手继续开采。

只是天子迟迟没有回归,终归使臣民心头不安。

时间一长,大雍天子远征海外失去消息的事也没能瞒住四周邻国。

有人被打怕了,知道大雍没有天子还有个明嘉公主坐朝,依然不能小觑。

但有的人却视为良机。

大雍在强盛,他们也在不断壮大自己。

吃一堑长一智,乌古吞并了两个邻国后,没有太冒进。

而是许人好处,把那些归顺的游牧子民归化入自己的队伍。

这是比繁衍更快的军力储备手段。

成功融合不少部落后,乌古对西戎和回察台汗都展开了先礼后兵的吞噬。

西戎内部分歧严重,一拨人认为他们与乌古人在习性上更相近,伙同他们再与大雍博弈一次,也许能获取更大的利益。

另一拨人认为大雍更为强大,应该寻求大雍支援,共同对抗日渐壮大的乌古。

而回察台汗仗着有戈壁沙漠与乌古隔着长远的距离,一时半会危及不到中心地带,与乌古玩起了双面人。

至于交趾那些南边小国,国力太小,大雍的余威还在,镇南军又纪律严明,他们没胆也没理由触老虎须。

慕玄月担心着久无音讯的天子,对邻国动静也不掉以轻心。

她知道天子长时间不在朝,必然会让野心不死的恶邻渐生胆气。

派出更多探子刺探四周大大小小国家的动静后,她决定派人出海去寻找天子的足迹。

是生是死她都希望有个确切消息。

大皇子九岁了,若是大皇子十岁了弟弟还不回来,她就要按旨行事了。

把大皇子正式封为储君,上朝听政参与国事。

大雍有君主,方能使臣安民定。

而当朝廷正朝议派人出海寻找天子之事时,东番岛的辛依娜再次入京了。

这次她带来了东番岛织布司创新织就的好几种新料,一是为进贡新织品,二是为大雍内陆普及一种新织机。

这种新织机比之以前的织机更为便捷,效率提高了一倍有余。

是十分利民的谋生工具。

慕玄月看了图纸和实物操作后,大为赞赏。

当即令工部按图纸做一批织机出来全面推广。

“不愧是智者的孙女,不但会织出新衣料,还会改造织机,辛依娜你很聪明!”

已经二十出头还依然是姑娘打扮的辛依娜,虽然没有了当年的稚气,但依然充满朝气。

面对明嘉公主的夸赞,她并没有同其他姑娘那样会羞涩,她很坦然。

“我爷爷说的,长了脑子要用,越用越聪明。我就是听爷爷的话,爱琢磨,所以就把不大满意的织机给改良了。”

这话慕玄月非常认同,“你爷爷说得对,脑子要用,不用就会变笨。”

这点她感觉自己坐月子那会儿就有验证。

那会儿光想着孩子那点事,没怎么花脑筋。

等出了月子再看政务公文,有好一阵发懵。

思维能力还需要费点劲儿去恢复,也让她暗自惊诧了一阵。

辛依娜是跟随入京述职的父亲到京的,见了明嘉公主后,她还去觐见了皇后。

当皇后看到辛依娜依然是一身姑娘打扮时,有些惊讶。

“你还未嫁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