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阴阳法眼
在山海市郊区的一间出租房中,叶寒整个人都傻傻的坐在床上,目瞪口呆的盯着他的前方,那表情,要多精彩有多精彩,因为此刻他眼中的世界和以往他所接触到的世界已经不同了,他的那双眼睛竟然可以神奇的穿透墙壁,看到墙壁另一边的景物。
“娘的,透视,竟然是透视,老子竟然可以透视了……”
床上,叶寒的眼中闪烁着猩红色的光芒,双拳紧握,似激动,似不安,也似一种澎湃的野心正在逐渐释放。拥有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叶寒相信,他的命运将由他自己来改写,往后,他再也不是那个让人瞧不起的小打工仔了,在这人海茫茫的山海市他绝对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片刻后,叶寒平复了一下心绪,他低着头摸着他脖子上挂着的一块阴阳玉佩,这块阴阳玉佩叶寒知道,是他寻找自己身世的唯一物件。
不过也正是这块阴阳玉佩让他拥有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昨天叶寒为了姐姐叶轻和几个混子打架,在这过程中,被打得浑身是血的叶寒他身体上的鲜血渗透进入到了阴阳玉佩之中,让他开启了阴阳法眼,左为阴,右为阳,右眼可以透视一切。
“仇老三,你们等着,这仇我一定要报,敢调戏我姐姐,我也一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叶寒咬牙切齿的说道。
“啊……小寒,你醒了,太好了,都是姐姐不好,如果不是姐姐,你也不用遭受这么大的罪……”
这时,出租房外面,一个靓丽清秀的女子正抬着一碗药走了进来,她看见坐在床上的叶寒,顿时小跑了过来抱住了他,泪眼婆娑。
叶寒拍了拍姐姐叶轻的肩膀,扶着她咧嘴笑道;“姐,你放心吧,我已经没事了。再说了这事情也不怪你,仇老三那几个混蛋敢调戏你,我绝对要让他们付出代价的。”
“小寒,你没事就好了,至于那些社会上的混子你不要再招惹他们了。”叶轻擦了擦眼角的泪珠,对着叶寒道;“来,小寒,先把药喝了,医生说你内出血很严重。”
叶寒接过碗,一口气把药吞了下去,其实他的伤已经全部好了,不过为了让姐姐放心,他还是乖乖的把药给喝了下去。
“小寒,这段时间你就在家养伤,上班就不用去了。”叶轻摸了摸叶寒的头,满脸疼惜,父母临终前让自己好好照顾小弟,但是自己非但没有让他过上好的生活,还让他因为自己被人欺负成这样,想到这里,叶轻的心里就无比自责。
“好的,姐,我就在家待着,你快去上班吧,我没事的。”叶寒对着叶轻笑了笑,不上班也好,他正好可以试一试自己的透视能力,看看能不能寻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出来,如果可以,那么他和姐姐叶轻就不用为生活发愁了,也不会有人再敢欺负他们。
“嗯,那你就在家不要乱跑,晚上我回来给你做饭。”叶轻走出了出租房,为了两人的生活,朝着不远处的工厂上班去了。
在叶轻前脚刚走,叶寒也出门了,获得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叶寒急切的想要去实验一下,这些年和姐姐在外面奔东走西他已经受够了那种被人看不起的眼神,受够了欺凌,金钱,是他现在唯一的欲望。
走在大街上,望着那些络绎不绝的车辆行人,漫步之下的叶寒来到了一处天桥下,瞪眼一看,在天桥下竟然有一处“赌摊”,一群人围在一块吆喝着下注了,叶寒走到外围看了看,这赌摊的主人竟然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女孩,大约十八九岁的样子,模样清秀,嘴上还叼着一根烟,十足的一个女痞子。
“来来来,下注咯,买大买小,买定离手!”女孩手中摇晃着一副骰子,笑眯眯的看着周围的人,骰子和骰盅的撞击声仿佛是吸引了所有人神经,一个个开始争先恐后的开始下注。这时,女孩已经停止摇晃骰子,一把将骰盅按在了地面上。
“我压五百,买大,前面几局连开大,这一把我就不信会是小。”一人脸色挣扎了下,从兜里掏出五张毛爷爷买了大,其余的人见此,也开始跟着买大,有的压一百,有的压两百,也有的压五百,只有少数一些人买了小。
很快...
:“元朝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而不能保住国家,陛下不是自有宝物,要这些做什么呢?”明太祖闻言一怔,喃喃道:“朕知皇后说的是以贤士为宝物啊!”马皇后见皇夫醒悟,忙拜贺道:“陛下有此宝物可得天下,臣妾恭贺陛下!妾与陛下起于贫贱,今贵为帝后,最怕生出骄纵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愿陛下以贤士为宝物!”此后,性情自负而多疑的明太祖,之所以在打下江山后还能任用贤臣,不能不说与马皇后的劝导有关。
马皇后不但劝皇夫以贤德治国,自己也以贤德勤治后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倡导后宫嫔妃节俭仁慈的风尚。马皇后喜读古代史书,也常用古训来教导别人,她认为宋代多贤后,因此命女史官摘录她们的言行家法,用来传示后宫众嫔妃,有人感慨道:“宋代的皇后也太过于仁厚了!”马皇后正色道:“过于仁厚,不比刻薄好么?”众人无话可说。
明太祖的衣履饮食,马皇后都亲自料理省视,而她自己则布衣淡食,极其俭朴,衣服穿破了也舍不得丢弃,常要补好再穿,虽然位居极贵,但她决不忘记贫贱时和战争年代养成的好习惯。对妃嫔宫人的子女,她却一点也不小器,都派给了丰厚的生活待遇;对宫中下人她也关心备致,常送些衣物食品,以示体恤;每逢文武官员夫人入朝,她都不忘了送些礼品,并与她们寒喧交谈,就象对待家人。这样一来,宫廷内外的人对马皇后都十分尊敬。明太祖也盛赞她道:“贤后可与当年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相比,毫不逊色!”马皇后回答说:“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同贫贱的妾身,愿也勿忘同艰难的群臣。妾只求无愧于心,哪里敢与贤德的长孙皇后相比呀!”她不但自己谦和崇贤,而且时时不忘提醒大功告成的皇夫,真不愧为一个精心佐夫治国的好皇后。
马皇后深知忠臣贤士对朝廷的重要性,因而十分注意以一个女性的细心来关心他们。每日早朝议事,若事情较多就常常要延续至晌午,这时奏事官吏按惯例就在殿廷上用午餐。一天,马皇后命宦官取来奏事官吏午餐的菜肴品尝,她觉得味道欠佳,随即向明太祖建议:“人主奉宜薄,而养贤宜厚,否则怎能笼络贤德之士!”明太祖深以为然,就下令管理膳食的光禄寺卿改善官员们工作午餐的品质。虽是一桩小事,却使官员们十分感激马皇后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当然也就更加尽力于朝廷。
一次,明太祖巡视太学回官后,马皇后关切地问:“太学有多少生徒?”太祖说有数千。马皇后又问道:“人才可谓众多,可他们有朝延供给食用,而他们的妻子儿女谁来供养呢?”大学生是朝廷培养的一批有才之士,他们在太学中学习期间,一应生活用度均由朝廷供给,但没有另外的俸银,他们的家人由谁供养,这问题过去倒是没有哪个朝廷顾及过。经由马皇后一提起,也引起了明太祖的重视,于是诏令特设“红板仓”贮积粮食,赐给文学生家属,太学生从此无后顾之忧,一心治学,成为日后的栋梁之材。
马皇后不但有贤德,而且有才能,她广读经史,学问渊博,太祖所有的札记,都由她亲自执笔记下。每当太祖有所感慨和言论,她都仔细地记录下来,无论事态如何复杂,均能排布得条理分明,毫无疏漏之处。
明太祖为了报答马皇后的美德与佐治之功,数次提议赐予皇后族人以高官厚禄,马皇后总是坚决谢绝,她说:“外戚干政,易乱朝纲,官职恩赐外家,实非遵法!”因此,明代外戚虽然也享受高爵厚赐,但一般不授以高职,严禁干预政事,这规矩就是马皇后订下来的。
鉴于汉、唐两代的祸乱,多由宦官参政而引起,善于以史为镜的马皇后特别在这方面给明太祖出了主意。因此,明朝廷严格规定,内臣不得兼任外臣文武官职,不得着外臣冠服,不得与外廷诸司有文书往来,并在宫门前竖下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如此一来,杜绝了宦官乱政之弊。
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贫贱,生世坎坷,因而,表面上虽然睿智英明,豁达神武,但骨子里却藏着猜忌和苛刻。幸而身旁有一个仁慈宽厚的马皇后,常常遇事劝谏,减少了不少刑戮,挽救了无数的无辜受疑者,赦免大学士宋谦就是一个典型。
宋谦是元末明初的著明文人学士,明代开国时的许多典章制度、礼乐刑政文典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被明太祖尊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曾经辅佐明太祖十九年,于洪武十年,也就是他六十八岁时告者还乡,回到青萝山中隐居。
三年以后,朝中大臣胡惟庸因图谋不轨被诛,宋谦的孙子宋慎因与胡惟庸关系密切而受株连被杀,宋谦因曾经教授胡惟庸经书也遭到明太祖的怀疑,七十二岁高龄的他被逮捕押到京城,命在旦夕。马皇后闻讯后,向太祖进言道:“宋先生曾经讲学宫中,一字为师,终身不移。民家为子延师,尚以礼全终始,何况天子呢?况且他隐居青萝山中,还能有什么施展?”太祖自负地说:“这个你不知道,此老儿不甘寂寞,虽隐居青萝山,但四方前去求教者络绎不绝,受业者遍及天下,倘有异志,如何得了!”他拒绝了马皇后的说情,马皇后沉默不语。
第二天,马皇后侍奉太祖午膳,摆出的全是素食,不见酒肉,太祖问是何故,马皇后垂泪答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啊!”明太祖不由得侧然心动,于是赦令宋廉不死,而流放茂州。
马皇后的仁慈不但保护了重臣,同时也荫及了平民百姓。吴兴有一巨富叫沈万三,据说他家有一个奇妙的“聚宝盆”能呼金唤银,因而家中金银堆积如山,沈万三性情豪爽浮躁,很喜欢显示自家的财力。在明朝开国之初修筑京城城墙时,他主动要求替朝廷分担一半的工程,因当时朝廷财力不足,就批准了他的请求。谁知,沈万三仗着财物富足,又调用方便,竟然比朝廷组织的工程还先完成,使得明太祖深感脸上无光。
明太祖正想找借口惩治一下沈万三的时候,好大喜功的沈万三又申请犒劳皇家军队,明太祖闻言大怒,叱道:“何等匹夫,意想犒赏天子之军,居心不正,实为乱民,诛!”
马皇后却认为,虽然沈万三性过狂妄,但不至于获死罪,于是进谏道:“妾闻国法是用来诛杀不守法的人,并不是用来惩罚国君不赏识的人。沈万三虽然狂妄,却未犯法,不当诛之。”明太祖觉得言语有理,也就没有诛杀沈万三,只是利用他的财力,派他去戍守云南边区。
据说浦江有一个郑谦,家族和睦,十代同堂,名传道还,当地人都称他家是“义门”郡守也表彰他们家族的融洽和乐,赐予一块“天下第一家”的匾额。明祖听说此事后,颇感兴趣,特意把郑谦召到京城相见,问他家中人口共有多少,郑谦回答说:“一千有余。”明太祖赞叹说:“一千多人同居共食,同心合力,世所罕有,确实是天下第一家啊!”于是赐给了他丰厚的礼品让他回去。
马皇后在屏后听了他们的对话,心有不安,连忙传话给明太祖:“陛下当初一人举事,尚得天下;郑谦家千余人,倘若举事,不是太容易了吗!”明太祖不免为之一惊,急命中官再召郑谦,问他道:“你治理家族,也有什么方法可循么?”郑谦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是不听妻子的话罢了。”明太祖听了释然一笑,不再追究,安心地放他回家了。这一次,明太祖虽然没有完全接受马皇后的意见,却又恰恰表现出他对马里后的重视,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妻子的辅佐,既然郑谦从不听从妻子的话,便认定他成不了大气候。
洪武十五年八月,历尽磨难,也殚尽心力的马皇后染上了重病,试治无效后,她坚持不肯再服药,明太祖苦苦劝求,她则说:“生死有命,我病已不治,服药何用!”躺在病榻上,她念念不忘地反复叮嘱皇夫:“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宜贤,臣民得所!”然后,又把诸位王子公主叫到身边来,嘱咐说:“生长富贵之中,当知蚕桑耕作之不易,当为天地惜物,且为生民惜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然不忘以她的贤德影响着她的丈夫和子女,为着国家躁心不已。不久,马皇后愤然长逝,享年五十一岁,匆匆走完了她从孤女到母仪天下的沧桑一生。
明太祖失去了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也失去了他得力的助手,悲痛之情,无以言表。为了永远追念可敬可爱的马皇后,明太祖竟然决定不再立后。后宫宫人也十分感念马皇后的贤德,特地作了一首歌来纪念这位贤淑仁慈的皇后,歌词是这样的:
我后圣慈,化行家邦;
抚我育我,怀德难忘。
怀德难忘,于万斯年;
毖彼泉下,悠悠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