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行
9号,首都机场。
休息室内,《新影视》《当代娱乐》的记者正对一行人做专访。张国师、章子仪、哥伦比亚的代表大卫,因为该片由哥伦比亚全球发行。
“您凭借《红高粱》拿过金熊奖,也敲开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招架不住,求助的看向导演,导演又看隔壁呼噜呼噜吃面的许非。
“怎么想就怎么说。”
“可我不会说啊……”
国际章内心吐槽,我又不傻,我能说讨厌么?
许老师挥挥筷子,“你教给她。”
公司的经纪人道:“碰到这种问题,不要答是或不是。你可以说,巩丽姐是我的偶像,但我也相信自己的努力,将来会越来越好。”
“嗯,这句不错。”
记者刷刷刷写下。
大卫都看呆了,你们在现场教学么?为什么记者这么配合?
采访完毕,拍了一张合影,《新影视》《当代娱乐》闪人。
此行共九人,另有翻译、造型师、宣传人员。以前出国,国内消息滞后,有互联网就方便多了,同步报道。
国际章接收了一波高级教导。
她窝在沙发上,一会想这几句话,一会想自己的毕业论文,一会想电影节,乱糟糟的直到上飞机,在轰鸣的气浪中飞往柏林。
…………
今年是影展50周年,主办方在东柏林和西柏林的交界处建了一座电影宫。
因为1951年,它创办之时,这座城市就是分裂的。当时还计划在交界处放露天电影,始终没有成功。
现在终于行了。
一行人抵达,主办方派车来接。国际章扒着窗户向外看,只觉每隔一段就能看见贴着巩丽大照片的建筑。
上面的巩皇精致典雅,雍容华贵。
“八个、九个、十个……”
“你数什么呢?”
“巩丽姐的照片啊,十一个,十二个!哇!”
她震惊了,“巩丽姐在国外这么有名么?”
“声誉是不错,不然也不能请她当主席。”张国师道。
“来,我告诉你。”
前座的许老师招招手,章子仪把脑袋伸过去,看着他指向窗外:“那个叫广告,她代言的法国化妆品欧莱雅。
这么大规模投放,都是欧莱雅花的钱,当然你巩丽姐确实有实力。她是仅有的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内地演员。”
许非展开在机场顺的《柏林日报》,头版正是巩丽下飞机,影展主席莫里茨亲自去接的大照片。
“念念!”他递给翻译。
“中国女儿驾临柏林!
作为本届影展的评委会主席,巩丽是50年来的子仪受到深深的冲击。
跟着到了酒店,几人刚下车,呼啦一批记者冲过来,对着张国师拍,还有人不标准的喊他名字。
张国师露出标志的憨厚笑容,淡定从容,挥手而入。
“……”
小章又惊了,张导在欧洲也这么受欢迎么?
上楼简单安顿,许老师召集几人,道:“我拿到日程表了,《我的父亲母亲》13号上映。
本届只有两部华语片,另一部是关锦鹏的《有时跳舞》。里面有舒琪,所以港台媒体都会来。
他们采访的时候多个心眼,少说少错。
小章你第一次来,我大概说一下。西方电影节不仅仅放电影,还是时尚品牌的秀场,他们会请自己的代言明星过来,开派对搞活动。
两拨人没什么区别,经常掺和一块。
派对是影展的核心项目,每部电影放映前后都要举办,包括我们。像我们华语电影人,不成文的规定都要互相捧场。
这也是演员的大好机会,每个派对都是一个新的交际圈。你没经验,跟着团队走就行。”
“那你来干什么?我一直没弄明白。”张国师忽问。
“我当然有大事了,可不能告诉你们!”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