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

第六百八十二章 新局面新策略(1 / 1)

新局面新策略

如今的电影环境就像末日萧条,狼藉一片,只能整合资源,打造一座座巨无霸基地。

传统三大厂北影、长影、上影,外加一个西影。

以四厂为核心,以中影牵头,组建四大集团。这是田领导上任后,首先做的产业布局。

当然从后世来看,中影真正成了巨无霸,上影也不错,长影、西影没落。包括后来改企的峨眉集团、珠江集团、潇湘集团等等,皆是苟延残喘,淘汰于时代。

“两年前,我最想做的是院线改革,现在倒能缓一缓。我算看明白了,不到最谷底,那些保守派是舍不得改革的。

小许啊,你的《风声》给了他们不少活命的希望。现在一个个都照着《风声》去搞主旋律,起码还能折腾一年。”田领导道。

“哟,那怪我了。不过我同意您一点,凡重大改革,必内外因相加,才能势如破竹。

现在内因还没跌到底儿,有些人不知道疼。外因么,就靠您了。”许非笑道。

“中美还在谈吧?”吴孟臣问。

“谈,一轮一轮的谈,我也要参加。他们对电影很看重,老实说我真不想去,国家入世妥协,必会退让。

我都觉得自个是李鸿章。”田领导叹道。

“哎,李鸿章算奸臣算能臣?”

“他吧,他……跑题了跑题了!”

内部溃烂、中美入世谈判,这两点决定了电影彻底改革。

而即便在这种环境下,改革也必先试点。四大集团就是试水,如果成了,才能下文件推行。

麻烦的很,不是这月决定,下月就能搞定,中影集团直到明年初才成立。

其中有一点值得玩味,就是于东。

某些科普写“北影并入中影集团,于东失业下海,创立博纳”,纯属扯淡。于东追随韩三坪,在中影体系下还干过一段。

然后才下海。

当时“民企没有发行电影的资质”,但博纳偏偏在搞发行。而到2003年,广电下发《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

“发行过两部电影片的,可以申请发行许可证。”

于是博纳和另外六家民企,拿到了的辉煌.asxs.。

另有胡婧、曾璃、元泉、秦海露、刘晔,外加北电的陈昆,都是公司预定的。

一共33位,哦不,34位。

……

“巩丽!看这边,看这边!”

“啊啊啊,巩丽!”

京城春寒料峭,一场发布会却让媒体热闹起来,巩丽签约时代传媒,以后由时代负责经纪事务。

同时,她也成了继潘红之后,伊莲的第二位长期代言人。

“听说张艺某导演也跟时代有合作,你们同属一家公司不会尴尬么?”

“你征求过你丈夫的意见么?”

“你跟张导演联系过么?”

巩皇还没有后世那般洒脱,全程黑脸。主持人帮忙解围,道:“张导是以工作室形式与公司签的约,有自己的团队。

巩丽小姐签的是经纪约,二者根本毫无关系。请不要再提问不相关的问题,好了,继续。”

于是又问:

“你之前签的香港公司,为什么回到内地呢?”

“我当时想去外面发展,自然就签了香港公司。现在许老板诚意十足的让我回来,我们也是很好的朋友,其实没什么特别理由。”

“那公司有为你准备新作品么?”

“还没有。”

“那是否意味着,你放弃进军好莱坞了呢?”

“不一定,以后的事谁说的准呢。”

巩丽应付完记者,回到后台,见到许老板就突然很生气。

“你忽悠我签约,又没作品,我今年不工作了么?”

“有有,谁说没有,就看你想不想演。”

许老板呵呵呵,一脸慈祥。

(感谢新盟主,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