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好刀(2)
“嗡!”
刹时间,屋内涌起了一阵躁动。
鲁小威和郑小龙坐的稍远,身子微微前倾,陈彦民、李小明等人的目光也通通被吸引过去。
那一米长,半米宽的东西,赫然是一块画板,上面画着一副风格极为强烈的作品。
主色调一半是红,一半是深蓝,浓郁重彩,渲染突出,相互渗透又相互抵抗,犹如冰与火、冲动与理智、现实与信念在各自的界限边缘纠缠,挣扎,疯狂撕扯。
而就在这两种色彩中间,一个男人坐在地上,头皮泛青,戴着手铐,脑袋深深埋下,面部被处理的阴晦不明。
这显然是名罪犯,却没有穷凶极恶的感觉,反而呈现出一种孤独的,绝望的,不被人理解的浓烈痛苦。
在黑暗中煎熬,在沉默中忍受。
“……”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明明看不到男人的五官相貌,但好像他就是在抬着头,正在用一双眼睛注视前方。
这种注视清晰无比,裹挟着通过笔端具象化的视觉冲击力,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众人跟前。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冯裤子就是学美术的,蹭的一下差点站起来。
当今只有电影有海报,电视剧尚无,但电影也从没有这么画的。多是像小人书那种,一个大大的人头像,配上背景和道具,土气单调此乃传承自上十年的宣传画风格。
这个却不同,一下子就沉淀下来,那种色彩的渲染,对人物内心的勾勒烘托,仿佛有活生生的东西在里面。
“一个好故事必然要有自己的戏剧张力,呈现张力的技巧很多种,身份的交换与反差是最典型的一种。”
许非摩挲着花了好几天才完成的画作,“观众看到这个人,,发现特么的原来是瓷器店,一撞就碎,那就没意思了。
“哎,小许!”
冯裤子在对面酝酿半响,终于开了口。
“怎么了?”
“那个,你刚才发言有稿子没?”
“有份草稿。”
“能不能借我看看?”
“在家呢,明儿给你带来。”
“好嘞!”
冯裤子咧出一口烂牙。
他觉得许非讲的那些东西特别棒,不说醍醐灌顶,也是大有启发,特想交流交流,可又怕被人说自己跟对方走的近。
“哎,还有我呢,借我也瞅瞅。”
赵宝钢不知从哪儿窜了出来。
“那我复印两份吧,也别借来借去的了。”
“那敢情好,先谢过啊!”
偌大的中心,只有这俩人表示对发言稿感兴趣。
有时候,一个人的起点可能很高,上限未必就高;相反起点很低,天花板却可能极高无棚。
这东西就像根骨资质,成就是慢慢显现的。当然你要有韩老魔的小瓶儿就无所谓,那叫挂逼。
…………
郑小龙坐在办公桌前,心情微妙。
把那文件夹悄悄打开,里面夹着一本书,赫然也是《便衣警察》。
他有个对象叫王晓萍,是群众文教出版社的编辑,恰好负责这部小说。她觉得很适合改编成电视剧,便推荐给了男朋友。
郑小龙今天本打算,如果没有好的提议就把这个拿出来,结果……
“老郑!”
鲁小威推门进来,问:“今天的讨论,要不要搞份内参?”
“还是缓一缓,里面有不少过激观点,怕上头接受不了。”
“嗯,也是。”
他点点头,关上办公室门,笑道:“觉得这小子怎么样?”
“有才气,锋芒太盛,需要积累一些实干经验。”
郑小龙顿了顿,认真道:“其实我觉得锋锐一些是好事,中心人员年轻有干劲,可总少了些方向。
你给我的文稿都看了,确实想法独特,这小子是把好刀,用好了就可以披荆斩棘,无往不利。”
“好刀归好刀,也需要我们在后面兜着,免得犯些不该犯的错误。”
鲁小威忽地压低声音,道:“对了,台里已经批下来,过完年新官走马上任。”
“这么快?”
“都是《四世同堂》的功劳,台里对中心愈发重视,估摸级别不会太低。”
“啧!”
郑小龙不太爽快,明显是看中心起势了,派个人下来镀金。
“其实也好,我能把精力全部放在创作上,我可想青史留名的。”鲁小威开了个不好笑的玩笑。
“……”
郑小龙也不便说什么,只拍了拍他肩膀,道:“《便衣警察》的点子不错,既然如此,那就尽快确定吧,免得横生枝节。”
(唉,求首订,还有……)